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举办首个馆藏特别展******
中新社香港2月2日电 (记者 韩星童)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日公布,将于22日起举办首个以本馆馆藏为主的特别展览“金彰华彩─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”,展出200多件(套)精美的古代中国金器。
据悉,该展览展期为2月22日至9月25日,将展出200多件(套)精美的古代中国金器,其中大部分展品是由梦蝶轩主人卢茵茵与朱伟基捐赠。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表示,是次特别展览是香港近年来最大型的金器展览,集中展示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3000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,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、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。
图为航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(无人机照片)。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据悉,将在展览中展出的金器,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8世纪,部分珍品包括古代贵族华丽的金饰及其马匹和马车的装饰品,虽经世代沧桑,这些精美的器物仍金光闪耀,当中大部分器物更是首次公开展出。
是次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展示公元前18世纪中国与欧亚草原地区的早期金器;第二部分聚焦公元7至10世纪期间唐朝与吐蕃王朝的金器,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指出,这些互动交流是古代丝绸之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;第三部分则呈现古代中国金器制作辉煌时期的成就,展示辽宋至明代黄金制品呈现的本土化和民族交融特色。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,随着香港重新迎来世界各地的旅客,很高兴能向旅客呈献本馆的首个馆藏特别展览,展示古代中国独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与演变,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的一体多元,诱发深层次的文化欣赏。
吴志华也提到,今年是国家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十周年,博物馆将通过是次展览弘扬中华文化,进一步确立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枢纽的角色,让世界各地观众领略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艺术。(完)
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:长江江豚的“生活圈”已拓展至整个江苏段****** 中新网蒙特利尔12月8日电 “长江江豚的’生活圈’由原来的部分江段拓展至整个江苏段,并在扬中雷公岛、南京潜洲等水域发现’母子豚’(母豚携幼豚)踪迹,成为长江’休养生息’过程中,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的真实写照。”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”边会上表示。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在边会上作案例分享时发言。尹灵 摄当地时间12月7日,COP15第二阶段会议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”边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。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新闻社主办,中国新闻网承办。 长江江豚作为全球唯一江豚属的淡水亚种,因嘴巴的弧线像在微笑一样,被人们称为“微笑天使”。作为生态环境指示物种,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,也被称为长江生态的“活化石”。王天琦表示,“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种群数量急剧下降,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,同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简称IUCN)也将其评估为濒危级。” 2020年,在南京召开的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,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,10年内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,保护江豚等物种多样性,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。 王天琦介绍,随着全面禁捕、岸线清退等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,水生物种种群逐步呈恢复趋势,水生态健康状况不断向好,再现了碧波荡漾、江豚逐浪、游鱼嬉戏的美丽长江景色。 他强调,“特别是,长江江豚的’生活圈’由原来的部分江段拓展至整个江苏段,并在扬中雷公岛、南京潜洲等水域发现’母子豚’(母豚携幼豚)踪迹,成为长江’休养生息’过程中,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的真实写照。” 王天琦介绍,南京是能在城市市区江段看到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“唯一城市”,这里能直接观察到长江江豚踪迹的区域多达10余处,最多一次在半天时间内观测到30次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的场景,吸引着众多爱好者驻足观赏与打卡拍摄。 王天琦说,环境DNA监测显示,长江江苏段累计检出80余种鱼类DNA信号,鱼类多样性持续提升。这些都是对江苏重现大江美景的赞许,更是对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期许。下一步,江苏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保护措施,让江与人的生命共同体尽早实现正向演替、和谐共生,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作出江苏贡献。(完)
|